第262章 沥青配沥青?_四合院:我边做科研边吃瓜
书荒网 > 四合院: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> 第262章 沥青配沥青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62章 沥青配沥青?

  到了晚上,大院门口就贴了张条子,星期一晚上,开全院大会,有好事情和大家宣布。

  为什么前面几次全院大会都是当场当天就开了,这次却要到星期一,这就不得不说易中海的心思了。

  前面都是破事儿,那自然是快刀斩乱麻,要的是全院大会这个名头,用高振东前世的话来说——程序正义就可以,参与的人嘛,越少越好。

  这次是好事儿,那自然是巴不得广传全院,要的是宣传的效果——结果为导向,巴不得垂髫童子都来参加。

  这不是什么假大空,算是易中海的大院工作经验吧,坏事早断不出门,好事绵延传千里,没毛病。

  高振东早上出门看见这条子,都忍不住为易中海的安排点了个赞,毕竟大家还是更喜欢符合公序良俗的东西。

  来到厂里,高振东继续他的焊武帝生涯,调试硬件电路还是厂里这边的设备齐全一点,电也更能保证。

  他现在基本上正常情况下就厂里硬家里软,倒也算得上分工明确。

 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,一位他前两天才想起的老熟人来了。

  段工和他们院的客人——蔡总一起,飞到了京城。

  他没有和构件运输车辆一起过来,有点慢,在向防工委请示,并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,他们直接开了介绍信订了机票,飞到了京城。

  对于得到防工委的批复,他们并不奇怪,蔡总的事情也算得上是头等大事,甚至可以说,没有这么多位“蔡总”的各种项目,那高振东自己也不会这么重要。

  这年头飞机可不好坐,没点儿正经急事儿,等闲坐不了,所以虽然周六就得到了许可,可是周一下午,他们才赶到京城。

  这已经是最快的了,一套流程走下来,这速度已经可以说是极速。

  段工颇费了点周折,才走进了高振东的办公室。

  虽然办公室还是那个办公室,可是流程手续却好像多了一些。

  自己都是这种类似待遇的蔡总,看在眼里喜在心里,不由得对于这次拜访,更加期待了。

  段工敲响了高振东办公室的门,没人应答,旁边有人指点道:“同志,高主任在他计算机房呢,就在这一间。”

  两人这才在松香飘渺的隔壁计算机房见到了“焊武大帝”高振东。

  看着这一屋子的设备,尤其是那台DJS-59,蔡总觉得自己信心十足!自己也是一个团队才能有一台这玩意,可看高主任这架势,他是一個人用一台!稳了稳了。

  不过还真没想到,这位搞材料的同志,居然喜欢搞电子这种业余爱好,还搞到单位上来了。

  高振东把他们请到自己办公室坐下,毕竟计算机房里松香飘渺,电流低鸣,有选择的话,那里不是一个谈话的好所在。

  段工也是习惯了,次数多了就不用不好意思,接过高振东递过来的茶水,喝了一口:“高主任,这回,又麻烦你来了。嗯,这茶叶好。”

  都是老熟人了,高振东也没多客套:“有什么事情,说来我听听。茶叶不错吧,回头给你二位匀几两,哈哈。”

  意外之喜啊,高主任这茶叶是挺好,蔡总想道。这年头好茶叶也不多见,不是“高碎”,那就已经不错了。

  我这是在想些什么?难道是到了这里太过放松?蔡总在心里自嘲。

  段工一边从包里掏材料,一边道:“还是上次那个高性能石墨喉衬的事情,你的指点非常有效,我们已经成功烧了一批出来,压制过程中没有开裂。总体性能指标也不错,不过出了一点小问题。”

  高振东笑道:“那是好事儿啊,你们这次可不简单。不过有小问题电话里就能沟通了,你还大老远跑这么一趟,你是没坐过车咋滴?”

  高振东是真佩服他们的,除了找自己解决坯材料压制开裂问题之外,这个高性能材料的其他问题可都是人家碳研院自己搞的,虽然和自己掌握的那个材料相似度很高,不过这也并不奇怪。

  相似的条件,相似的工作人员,相似的整体环境,得出相似的成果并不奇怪,更何况人家还是提早了好多年把这东西搞出来,原本这东西面世,还早着呢。

  见高振东开玩笑,段工也笑了:“自从你给我们提了那么多建议,换了粘接剂、大幅度改进工艺之后,效果的确很好,不过最终一步出了点问题。这东西要得也比较急,再加上还有点别的事情,干脆直接跑一趟,这样保险一点。这位就是那个材料的使用者,他可是有不少问题想和你交流。”

  段工一边说,一边把取出来的石墨喉衬试验数据递给高振东,而蔡总连忙修正:“请教,是请教,不是交流。”

  高振东倒也没有去纠结这个具体的说法,打开试验数据仔细的看了起来,数据没有任何打码的地方,全敞开,非常详实。

  果然,一路看下去都不错,数据虽然比高振东掌握的那个石墨喉衬略低一点,但是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,总体是一个量级的。

  不过看到最后,高振东差点笑出声来。

  不是他幸灾乐祸,而是没想到碳研院还是掉到了那篇论文的同一个坑里,看来技术惯性果然是存在的,他们选的技术路线和前世看到的那个基本差不多。

  自己因为不能贸然询问他们具体的配比,所以没法提醒这个事情,结果他们还是走到老路上去了。

  严肃,不能笑!一时之间,他心里居然浮起了一点类似“不许嘲笑老乡机车”的滑稽感。

  既然是这个毛病,那估计成因也差不多,高振东也不绕弯子浪费时间。

  “问题是开裂是吧?”

  段工点点头:“嗯,伱也看见了,全部有严重裂纹,所有批次都是。要是偶发的还能去找别的原因,可是全部都是,那就一定是我们有什么地方没考虑好,根子上出了问题。所以过来请你看看,我觉得你对裂纹这东西好像挺在行的,哈哈。”

  老段的心情不错,甚至现在连沮丧都没有了。

  其实搞研究,这种非常明显的、大批的、有规律的问题,再大也不怕,因为成因大多明确,结果也无非就是两个:找到问题,解决;找到问题,解决不了,挂了。

  一般还真不至于找不到问题的,不过找到问题能不能解决那就两码事了,不过不管什么结果,最坏无非是砍掉脑袋碗大个疤,爽利,不折磨人。

  反而是那种偶发的问题,又没有明确规律的,那就麻烦了。

  拿另外一个行业的例子来举例就是,账目差几百上千万,财务:小意思;账目差一分钱,财务:让我去死!

  看见老段的样子,高振东笑了,这老哥还真挺有意思:“你们原材料用的什么材料?”

  这个东西,试验结果上是不会说的,段工没有迟疑:“主要成分是沥青焦或者人造石墨粉,以及它们的混合料,不过情况都那个样子。”

  高振东毫不迟疑:“人造石墨粉不行,这东西与粘合剂的亲合力小,粘接效果差,导致抗热震性能差。”

  抗热震性能,这里的热震和振动没关系,而是指温度的剧烈变化,简单来说就是在温度剧烈变化的时候,不会出问题或者不出大问题的能力。

  段工倒也理解:“这样啊,可是沥青焦呢,这个总该和硫改性沥青粘合剂的亲合力好了吧,沥青配沥青嘛。这粘接剂还是你帮我们选的,嘿,还真不错。”

  高振东乐了,老段这话,让他想起他们上一次选粘接剂的时候,因为硫会加速沥青老化而没有考虑最合适的硫改性沥青,却没想过粘了就要烧,最终产品根本和沥青没啥关系的事情了。

  他一边笑,一边道:“老段啊,开裂与否这个有点关系,但是不大啊。沥青焦亲合力倒是可以,不过有个问题,石墨化之后质脆,同时热膨胀系数、弹性模量、电阻相对来说都比较大,导热率却比较低.”

  他每说一个词,段工脸色就白一分,完了完了,看来就不能用沥青焦,这些特点,都是奔着热震下开裂去的,简直就是量身定制,可是不用沥青焦,一时间用什么替代?

  蔡总听了也觉得一片灰暗,合着前面的一切,就白搞了?

  不过老段一看高振东这表情,立马就不担心了,他能笑得这么开心,肯定是有后手的嘛,别人不知道高主任,他还能不知道?

  他嘿嘿一笑:“高主任,明人不说暗话,你一定有办法的是吧?”

  对于高振东并不了解蔡总看见老段这样子,不禁有些诧异,你就这么有信心?没准儿人家就只是在嘲笑你呢。

  可是事实马上就告诉他,什么叫老熟人。

  高振东点点头:“嗯,有个建议,用石油焦。其实对你们那块地儿来说,石油焦比沥青焦要容易多了吧?哈哈。”

  说到这里,他又笑了起来,因为他能猜到段工大概会回答什么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hw5.cc。书荒网手机版:https://m.shw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