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5章 预定两个一等奖_四合院:我边做科研边吃瓜
书荒网 > 四合院: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> 第275章 预定两个一等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75章 预定两个一等奖

  宣传处的同志很快就干完活儿,回去写稿子了。

  陈总工用最快的速度,把俞允成的报告修改完成签了字,然后调集了好多个机要室和宣传处的同志,一起复写单晶炉和单晶硅的报告。

  你几页,我几页,弄起来很快的,有人要担心,笔迹不同怎么办?

  这年头搞宣传的同志,很多人都有一手绝活,叫印刷体。

  意思就是按照印刷字体写字儿,只要都是高手,不同的人写出来看起来不说一模一样吧,至少也是相去不远。

  所以到了下午,三根单晶硅棒就和报告一起,在厂里民兵的押送下,送向了国科院和两个部委。

  十七机部这边,除了单晶硅棒之外,还收到了钨钼合金的报告。

  扫过去的第一眼,领导的眼睛就直了,熔点2600°C?同时加工性能良好,可锻可轧可车?

  熔点高的金属不少,别的不说,钨钼合金的其中一个组分,钨本身的熔点就已经达到了3400°C以上,可是这东西加工性能可不咋样,轧、锻、车,不论哪一种,能啃得动这东西的可不多见。

  难以加工,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钨的高温性能的应用,然而高振东搞的这个东西,却能很方便的进行这些加工,这就不一样了,能用的地方很多啊。

  要是密度能和钢,不,铜接近就好了,那就能用到更多地方了。

  想到这里,领导不由得骂自己,想什么好事呢?什么都想要是吧?哈哈。

  当然,加工性能好,往往意味着另外一個问题:没那么硬了,但是这无所谓,在这里要的是高温性能,而不是硬度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钨钼合金不用于装甲的原因之一,除了太重之外,其比重18左右,与钢类合金的7.8左右实在是没得比,同时它的硬度相比高硬装甲钢,并没有什么优势。

  钨钼合金的硬度大概在60-70HRC,以高振东搞的592无镍合金装甲钢为例,硬度为370~480HB,HRC和HB两者之间需要进行一个换算。

  HRC=0.098×HB+32.25。

  算一算就知道,钨钼合金的硬度,比592装甲钢甚至还低一些。

  但是这并不影响钨钼合金的用途,我们不只是要有钢铁洪流,我们还要工业大潮,航空航天。

  从头到尾把钨钼合金的报告看完,领导兴奋不已,这和592、593这种用途特殊,基本上被限定在军工内的材料不一样,这是可以在任何行业,只要需求匹配,都能用的东西。

  他马上打电话叫来了保密部门的人,将钨钼合金的材料交给他们:“你把这个材料做一下脱敏,然后马上通报各机部、科工部及相关部委。”

  保密部门的同志马上行动了起来,然后他带着惬意的心情,看起了另外一份报告。

  单晶炉和硅单晶的。

  刚看了个开头,他就站了起来,几步冲到门口,问孙秘书:“小孙,这份报告一起来的,是不是有个样品?”

  孙秘书道:“是的,有一个样品。”

  “马上带我去看,对了,立刻去把部里总工叫过来!”

  这个时候,他已经顾不上讲究“叫”和“请”了,委屈一下总工同志吧。

  急匆匆的赶到安置硅单晶棒的库房,领导看着面前的硅单晶体,目眩神迷,这可是十七机部的老本行,对于他来说,比DJS-59和激光更加让他着迷。

  哈哈,高振东搞了这么久的研究,可算是给十七机部弄了个宝贝了。虽然59X系列也是开创性的,可是都是在具体材料上的开创,总体并没有跳出“铁基合金”这一框架。

  而硅单晶这个东西,可以说是开创了硅产业的先河,至此,所有搞硅相关产业的人,都绕不开它。尤其是十二机部,嘿嘿,想到这里,十七机部领导哈哈笑出了声。

  没一会儿,十七机部的总工也赶到了这里,听了领导的话,大喜过望,作为十七机部技术方面的一把手,他比领导更清楚这个东西代表着什么。

  他有些粗鲁的直接从领导手中“抢”过了硅单晶的报告,摘下眼镜,歪着脑袋,把报告放到离自己眼睛一定距离的地方,眯着眼睛仔细的看了起来。

  老花镜就是这样的,太近了反而不行,很多老人看东西,都是这个做派。

  部总工一边看,神色逐渐激动。

  这意味着以前一直饱受困扰的半导体材料的来源得到了彻底的解决,别说硅了,最早的锗管,用的锗是从炉灰里提取的,而硅管除了在特殊的要求下不如锗管之外,硅管的特性全面占优,限制硅管应用的最大拦路虎,就在原材料上。

  他知道去年1761所曾经拉出过4个9的硅单晶,可是要作为电子工业使用,还是差了一个量级,而且据他所知,4个9的路线是走通了,但工艺还远没达到成熟的地步。

  就为这个事情,他还没少被十二机部的总工笑话,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这东西我们能设计出来啊,可是十七机部没材料给我们,也造不出来嘛。”

  现在第三轧钢厂拉出了优于5个9的硅单晶,我看他还能找什么借口,哈哈哈,我要天天蹲他门口,看他能造出个什么东西来。

  就算是这是偶然拉出来的也没关系嘛,能拉出来,就说明技术路线是对的,能走得通,大不了研究改进,提升良品率。

  搞技术的都知道,“0”和“1”之间,区别可大了。

  如果说4个9不具备深入研究,改良优化工艺的必要性的话,那这5个9的单晶,就很有必要性了。

  把硅单晶所有的参数一一看过去,总工笑道:“领导,这才4月份,三轧厂已经预定了一个今年烈火科技一等奖的名额了啊。”

  领导却笑着指了指他手上的而材料:“别激动,往后看,可能还不止一个呢。”

  总工一脸疑惑,还有?

  他继续往后翻,突然面露狂喜。

  我看到了什么?“通用单晶炉”?

  部总工强忍住骂娘的喜悦,不是错别字,也不是用错词,而是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词,组合到一起,是真的代表了他现在的心情。

  单晶炉啊,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,这是一个标准的可量产的用于量产硅单晶的设备。

  读起来很拗口,可是这就是事实的写照。

  它可以用于量产硅单晶,而这个设备本身,也是成熟的,具备量产的条件。

  总工的心情,现在就好像潮水一般,一浪高过一浪,有5个9的硅单晶了~~~~~~硅单晶能量产了~~~~~~量产硅单晶的设备也能量产了

  他刚才还在想如果这个硅单晶是带偶然性或者试验性的成果,那就一定要支持三轧厂把它搞下去,搞成熟。

  现在却发现,不用了,人家都解决了,而且还解决得非常彻底。

  他转过头,对十七机部领导道:“领导,你说得没错,这里是两个烈火科技一等奖啊,没跑了。”

  领导哈哈大笑:“你这可不对了啊,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嘛,也许到年底,这只能够得着二等奖了呢。”

  总工完全没在意领导的玩笑:“我不信!这就是一等奖,要讲发展,也要讲客观嘛。我们马上通知十二机部,我看他们总工看到了这个,会是个什么样子,哈哈,这回他没得借口了!”

  领导笑着摇摇头:“不用通知了,三轧厂那边已经通知过去了,同时还送了一根硅单晶给他们做测试,不止十二机部,还有国科院。”

  总工一愣:“他们倒是想得周到,国科院做最终鉴定,十二机部做应用鉴定,我们做项目鉴定,哈哈。”

  然后突然反应过来:“他们一次送了三根?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完全具备量产能力了,好事,大好事,哈哈哈。”

  领导笑道:“不止,他们甚至试验过了硅单晶之外的东西,他们拉过氧化铝晶体,同样成功,这说明他们说这个炉子是‘通用单晶炉’,是有底气的。”

  总工对领导笑道:“看来部里决定全力支持三轧厂的高振东同志,同时又不给他设置任何限制,这步棋是走对了。你一力推行这个事情,高振东没有辜负你的期望啊。”

  领导闻言,得意的大笑,这个高帽子他是愿意戴的,而且戴得非常舒服。

  十七机部在激动,十二机部那边也同样是沸反盈天。

  十二机部领导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对着来汇报的秘书一脸的愕然:“你说什么?十七机部的第三轧钢厂送来了一根硅单晶?”

  作为其他部委的下属单位报过来的,而且一看就很重要的事情,肯定是要上报到他这里的。

  这年头,凡是材料类的,就没有不重要的。

  更何况,第三轧钢厂、高振东,不用说了,往一把手那儿报吧。

  所以第一时间消息就到了他手上。

  他记得刚开年的时候,在一次会议上,高振东说过这个事情,他正在带着1761所的俞允成同志拉制符合电子工业需求的硅单晶。

  但是他完全没想到这才没几个月呢,东西就已经出来了。

  他可是十二机部的一把手,对于硅单晶的用途以及高纯硅单晶的难度可是再清楚不过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hw5.cc。书荒网手机版:https://m.shw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